近日,河南省中牟县称其“公开拍卖43辆超编公车,总成交额39万余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53%”,引起社会关注,有人质疑“公车贱卖”,并指出拍卖过程不公开,更有人调查出,有人在此次拍卖的评估公司和拍卖公司中分别兼任评估师和拍卖师。中牟县回应称,总成交价偏低是因为车辆老旧,为保证公平,要求拍卖过程全程录像。拍卖公司回应称,兼职一事并无不妥。
>>县纪委
拍卖车辆保值率低
据了解,中牟县拍卖超编公车的工作主要由县纪检委和县国资局负责。这次拍卖的超编车辆中,昌河、长安等面包车26辆,桑塔纳等轿车15辆,尼桑皮卡小货车2辆。这些属于低档车范畴的车辆多数使用年限超过10年,市场保值率很低,此外平均油耗和维修费用都比较高。中牟县纪检委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办公室主任师永涛说:“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加上路况不好,所以损耗比较大,有的车辆甚至每年的油耗和维修费,比车本身的价值还要高。公车治理的目标是:总量减少,费用降低,管理规范。”
据师永涛介绍,拍卖过程中,有几辆车流拍了。按规定降低起拍价后,才拍卖成功。为保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要求拍卖过程全程录像。“河南省中达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这42辆车的评估价格为25.53万元,拍卖后的成交额是39.11万元,据此计算,我们认为国有资产增值了约53%。”
河南拍卖行有限公司一名副总经理16日表示,将把拍卖视频在公司网站上公布。
>>拍卖行
程序和结果均合法
针对质疑,15日下午,中牟县官方公布了部分拍卖车辆的信息,河南省拍卖行有限公司公示了部分拍卖现场的照片和买受人登记资料。
河南省拍卖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勇受访时说,此次拍卖他们按规定发布了拍卖公告,并进行了预展、竞价等环节,有39人参与竞标,最终有18名买受人成交,不管是程序还是结果,均完全合法。
据许志勇介绍,此次拍卖很多买受人买的都不止一辆车,最多的一名买受人来自郑州市二七区,共购买了5辆车,“据我们了解,有不少买受人都是二手车贩子,他们的目的就是转手挣点钱”。
双重身份并无不妥
据了解,主持此次车辆价值评估的河南中达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师为该公司注册评估师、合伙人钟垒,但在河南省拍卖行有限公司网站首页“拍卖师”一栏,钟垒是这家拍卖机构的注册拍卖师。就此,有舆论质疑此次拍卖存在“串标”空间。
许志勇15日受访时说,有关钟垒在涉及此事的两家公司内兼职情况,他们早就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严格规定和约束,并未泄露任何标的评估信息,也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15日,中牟县国资局发布《情况说明》称,此次拍卖活动受委托评估单位为河南中达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该公司指定评估师林某、王某某两人负责本次车辆价值评估工作;受委托拍卖单位为河南省拍卖行有限公司,该公司指定拍卖师王某、张某某两人全程负责本次竞拍工作。
>>买受人
车不贵但后期费用太高
15日晚,经许志勇介绍,记者联系上购买车辆最多的买受人闫福河,他说:“我一共买了5辆,都是面包车,车价都是几千块,贵倒是不贵,但后期费用太高了,也赚不了几个钱。”闫福河说,他从事二手车交易已经十几年了,但此次拍卖让他“买得恶心”。
闫福河说,他竞买前,拍卖机构没给车钥匙,也没提供行车证件,他只是看了看外观,不知道车辆确切情况。竞买成功后才发现,有一辆面包车4年没年审,还有两辆车无法打火,一辆车有25个违章未处理。有的车需要全车喷漆,加上大修发动机、购买保险、年审、交罚款等,后期费用很高,“弄好了,这种车市场价也就是七八千块钱,我要能赚几百块钱,就谢天谢地了”。
竞买了3辆车的刘女士表示,她买这些车共花费了五六万,“车价确实不太高,但都得修修才能正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