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校服上“包24中优秀生,XX房地产”字样,学校还是要远离商业,还学生清净的学习空间才好
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红校服上“包24中优秀生,XX房地产”字样,学校还是要远离商业,还学生清净的学习空间才好

发布时间:2011/10/28  浏览数: 613 次  浏览字体:[ ]
  

    红校服上“包24中优秀生,XX房地产”字样,传递出的最直观效果是优秀生与房地产的对等。学校还是要远离商业,还学生清净的学习空间才好。

  西安给差生戴绿领巾,无疑是对学生人格的羞辱。在包头,让优秀生穿上红校服,其羞辱意味已然消散,树立榜样的意味凸显。但是,此中又别有意味。

  在学校教育中,评比差生不可以,并不代表评比优秀学生不应该。如果学生的优秀与否都秘而不宣,看似对个体充分尊重,却容易沦为平庸,使学生失去上进的刺激和动力。学生的心理不会如此脆弱,认为评比优秀学生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承受不了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压力,这样的学生很难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恰恰应当让学生习得这种承受力,习得各种抗挫折、抗打击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成长成材。

  但是,允许树立榜样,不意味着要对榜样进行身份标识化和社会生活化。学习榜样,止于课堂,就适于课堂;止于年级,就适于年级;止于全校,就适于全校,没必要越位,超出应有的范畴。更重要的是,没必要对这种优秀进行身份标识。当把优秀变成一种身份,优秀就部分地变味了,就意味着他有某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就可能助长他的不平等观念。而且,在学习上优秀不意味着生活上一定优秀,没必要把学习上的事扯到生活中来。穿红校服,即是把优秀生活化了,在无形中挤压的是学生平等、个性化的生活空间。

  由此看来,教育观念的混乱和错位,极易导致教育创新失去方向。如果既着眼于对人的尊重而培养健全的人,又注重激励而促使学生进步,那么教育创新不仅不会失去方向,还会探索出许多新办法,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

  也许,问题的实质,未必是校方不懂,而是教育观念被商业浸染。红校服上最扎眼的,是“XX房地产”字样。这寥寥数字,不仅揭露了红校服的底牌,也暴露了优秀生只不过被当成了一个招牌。说到底,是一些过于有商业头脑的人,利用了优秀生可以“树立榜样”的价值引导作用,利用了既可以吸引眼球又可以得到社会理解的心理,借机做了一次广告。

  在商业广告语的推介中,优秀生的价值引导作用已然尽失,更多的是一种噱头、玩世、搞笑。红校服上“包24中优秀生,XX房地产”字样,传递出的最直观效果是优秀生与房地产的对等。这就不仅无效,而且无聊。学校还是要远离商业,还学生清净的学习空间才好。

  友情链接  
宿迁律师网 江苏法院网 中国法律信息网 红网 中国普法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法制网 宿迁市公安信息网 宿迁纪检监察网 沭阳纪检网 宿豫区人民检察院 宿城区人民检察院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车辆违章查询 江苏监狱网 徐州中院 淮安市中院 南京中院 无锡中院 法律网 中央电视台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