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颠倒了“起飞”与“关舱门”的主次
您的位置:首页 >> 浏览文章

莫要颠倒了“起飞”与“关舱门”的主次

发布时间:2011/8/18  浏览数: 602 次  浏览字体:[ ]
  

  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8月13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民航局近期已经发出了《航班延误整治专题会议纪要》及《关于进一步做好航班延误时旅客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延误两小时以上的航班要优先放行,关闭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8月15日《新京报》)

  在不久前的民航正点率争议中我们刚刚知道,国内航空部门普遍以关舱门时间计算正点率和延误时间,而非飞机实际起飞时间。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航班舱门按时关闭却久久不起飞的怪象,甚至还有航空公司为了免责急着早早关上舱门。从这个角度来看,民航局的新规初衷或许是善意的关上舱门就必须在30分钟内起飞。换言之,也就尽量避免了关上舱门而不飞的情况。

  不过值得重视的是,所谓关舱门时间,本质上是个伪概念。一个本应在上午10点起飞的航班,到了下午1点,旅客们依然坐在飞机里没有起飞。就算舱门紧闭,你能说这航班是正点的吗?所以早有舆论质疑,用所谓关舱门时间来计算正点率,不过是玩了个不高明的把戏,只是为了统计数字的好看而已。在这样的统计方式下,也许正点率居高不下,可旅客常常遭遇航班延误的事实却很难得到改观。

  航班正点不正点,延误不延误,最直接的评判指标就是起飞时间,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相对于关舱门时间,起飞时间才是更重要的,关注起飞时间永远比关舱门时间更加科学和合理。作为主管部门,民航局在航班延误问题上同样强调关舱门时间,无疑是对以关舱门时间衡量飞机是否延误的霸道思维的某种强化和肯定。在这样的思维主导和支持下,航空公司可能更加乐于以关舱门时间的“准时”来应对旅客对航班延误的责疑,也更容易在事实上的屡屡延误中心安理得。

  如果关舱门时间的概念或指标必须存在,至少正点率不应该取决于它。简单强调关舱门时间,恰恰颠倒了起飞与关舱门的主次,只能提高统计意义上的正点率,却无益于航班的真正正点。正点率高低关乎管理水平,关乎服务意识,其实也关乎天气等方面自然因素。无视实际情况,简单要求飞机在关闭舱门后30分钟必须起飞,未必都能实现。事实上,民航局话音刚落,已经有航空公司对其可行性“表示担心”。只是,航空公司究竟是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担心,还是在为其他原因的延误寻找借口呢?

  正确的举措来源于科学的前提和基础,以关舱门时间来统计正点率本来就不科学,以此来整顿航班延误又如何能让人信服呢?一定意义上来讲,这其实更容易让问题被漠视,不利于提高航班正点率目标的尽快实现。

  友情链接  
宿迁律师网 江苏法院网 中国法律信息网 红网 中国普法网 宿迁刑事辩护律师网 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法制网 宿迁市公安信息网 宿迁纪检监察网 沭阳纪检网 宿豫区人民检察院 宿城区人民检察院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车辆违章查询 江苏监狱网 徐州中院 淮安市中院 南京中院 无锡中院 法律网 中央电视台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